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橫渡黑潮拜訪台灣


影片來源:lulusheshe
在youtube看到lulusheshe剪輯片段覺得很精采,因此放在BLOG與大家分享,謝謝lulusheshe;也歡迎網友在此分享各自拍攝的精彩照片/影片,讓更多人看見蘭嶼勇士挑戰海洋的畫面,以及跟著大船去旅行的小朋友在台灣旅行的影像。
更正:影片在2:30左右出現的打鼓小朋友為蘭嶼島上4所國小徵選出來的跟著大船去旅行的孩童,其中14位為東清部落小孩。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蘭嶼鄉公所聲明書─有關「拜訪號」簽名事件

蘭嶼鄉公所聲明書─有關「拜訪號」簽名事件   100.07.18.

蘭嶼百年大船拜訪號於七月十六日完成「橫渡黑潮‧拜訪台灣」的活動時,蘭嶼勇士們個個情緒高亢,都認為這是值得驕傲和紀念的創舉,因此紛紛想在自的位置、木槳上簽名紀念,同時也希望馬總統能夠在「拜訪號」留下簽名,讓拜訪號在歷經長途航行後,有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肯定,並在協助蘭嶼的未來發展上,留下承諾。
在當日的原訂行程中本無安排這項活動,是蘭嶼水手們原本要簽名留念的想法,大家臨時出這項要求,蘭嶼人單純的熱情邀請,不料卻讓馬總統承受無端的汙名,讓我們深感抱歉外,也希望外界不要誤解,當然期望馬總統及各界關心蘭嶼的人士,不要因此阻礙協助蘭嶼永續發展的熱情。
「橫渡黑潮‧拜訪台灣」活動是蘭嶼海洋文化對外的重要行銷活動,這次「拜訪號」與各地的族群做了成功的交流,也展現達悟族人優越的航海技術,讓台灣、世界看見蘭嶼,建立蘭嶼很好的形象。我們要感謝沿途熱誠接待的單位和友人,更希望原本可以豐富台灣多元文化的活動,不要再有過多的紛擾及疑測。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帶著雅美孩子跟著大船去旅行(上)6/30-7/9

小朋友拜訪十三行博物館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新聞稿100.07.14
跟著大船到新北市,蘭嶼小朋友在十三行博物館通玩
【新北市訊】從蘭嶼4所國小選出33位小朋友,從最小的椰油國小一年級小朋友,到蘭嶼國小五年級,東清、朗島兩所國小6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同跟著蘭嶼大船,來到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遇到小小原舞者,一同快樂的玩耍。
「哇!小朋友『玩』沒有『累』這個字!」,跟著蘭嶼大船來到行程最後一站-北臺灣兩直轄市,老師和小朋友們歷經10多天的旅程,都有一點累了。原本博物館安排小小原舞者與蘭嶼小朋友,在互訪的晚會上,有一些表演活動的交流,但是擔心小朋友的體力,事先只希望唱唱歌,聯歡一下。
晚會開始由原舞者的叔叔、阿姨帶出精采的阿美族樂舞,聽著一種新的語言,看著類似,卻又不相同的舞蹈,蘭嶼小朋友覺得很新鮮。
接著是小小原舞者的表演,經過一天的營隊訓練,來自大臺北地區40位小小原舞者(國小3-6年級學童),已經有整齊的隊呼,也排練好「巨人阿里嘎該」的故事-描述阿美族人打敗施法術騷擾族人的巨人。小朋友們陸續上場表演,引起蘭嶼的小朋友表演的興趣。
當蘭嶼的老師說:「小朋友想要表演,也準備好了。」小朋友已經男生、女生分開排好表演的隊伍了。蘭嶼婦女的頭髮舞以及男子的勇士精神舞,都是具有特色的雅美族舞蹈。除儀式類的舞蹈外,蘭嶼婦女的頭髮舞是屬於娛樂性質的一種舞蹈。結伴到海邊的婦女,雙手交叉於胸前,雙腳直立,彎腰,向前或左右拋出長髮,再挺身抬頭將頭髮往後甩,此起彼落的動作,產生一波波浪花般飛揚的意象,展現與海為伍的達悟族女性美麗的創造力。
小男生們也用力的跳著勇士精神舞。面對傳統生活逐漸的改變,原住民兒童藉由樂舞學習族群文化,是一種傳統文化保存趨勢。
在臺北花博舞蝶館駐館演出兩個月的「百合戀-魯凱巴冷公主的故事」,創造出原舞者另一個表演空間,但舞者們開闊歡愉的童心仍然不改,圍著圈圈又唱又跳。大步邁出各種傳統舞步,小朋友的小腳奮力的跟著,逗著小朋友們樂極了。
晚會結束,在博物館的演講廳看「蘭嶼大船」的記錄片,溫習一下大船的故事;把睡袋鋪在博物館大廳地板上,幾分鐘,小朋友就睡著了。
早晨,在博物館陽光廣場伸展身體,9點整和博物館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一起早會,並帶動表演原住民歌手陳建年特別為這次活動創作的「拜訪號主題曲」,這群小朋友在出發之前一次次辛勤的練習著唱歌及舞蹈,迫不及待的想要跟隨著大船的腳步,拜訪臺灣,在這段時間中,已逐一的實現夢想。一個上午,都在博物館裡,細細觀賞、學習體驗;下午轉往玩具夢工廠-米倉國小,在學校裡盡情遊戲;撘乘渡輪,渡過淡水河,看看北臺灣最早開發的淡水市街,逛逛著名的淡水老街,再轉往臺北市區。
由臺東縣永續發展學會一群長期與小朋友接觸的大哥哥、大姐姐發起「帶著雅美的孩子跟著大船去旅行」活動,帶領小朋友們來到臺灣,看到蘭嶼島以外的人及世界,讓世界不只是在書本之中,也在眼前。

7/16蘭嶼文化展演

蘭嶼大船-拜訪號將於7月16日下午13:30-14:00間划到大直橋下,14:00-17:00將進行蘭嶼文化展演活動,現場有跟著大船去旅行的小朋友表演傳統舞,以及陳建年,王宏恩表演;歡迎大家攜家帶眷來現場為勇士及小朋友打氣加油,AYOI.日後拜訪號將移置臺北市政府1樓大廳​公共空間公開展示3個月至10月15日.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蘭嶼「拜訪號」抵外埔 獲熱情迎接

蘭嶼大型拼板舟「拜訪號」航行600公里,11日下午抵苗栗縣外埔港登岸,受到苗栗鄉親的熱情迎接,獻花、跳迎賓舞,港邊熱鬧非凡。(2011/07/11)
" 蘭嶼「拜訪號」抵外埔 獲熱情迎接 " 來源:胡蓬生

蘭嶼雅美孩子夜宿恐龍館

【民視即時新聞】36個跟著「拼板舟橫渡黑潮活動」的蘭嶼小朋友,9日晚上抵達台中市,為了迎接這些蘭嶼來的孩子,科博館特別開放恐龍館,讓這些孩子夜宿,孩子都說跟恐龍­睡在一起的經驗,很特別!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划船勇士 加油

日前在聯合報發表一篇文章,大意是籲請各界應正視原住民的生活智慧〈文章附在文末〉,寫這篇文章源自有感於蘭嶼拼板舟划像台灣活動的媒體報導太過表象描述,完全未去、或者不知該去正視原住民的生活智慧、海洋智慧。另兩個萌生寫該文的動機,也一並向讀者報告。

其一也與達悟拼板舟有關,是內政部長江宜樺、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參加拼板舟的活動時,江宜樺模仿做出達悟族怒目而視蠻阿威的驅魔姿勢,孫大川則說願意穿達悟的丁字褲「中央擋布」,頗遺憾這兩位對原民業務有些關連的部會首長,雖然熱心,但是對原住民竟然也只有這些表象的理解。

另個動機是六月的櫻花鉤吻鮭復育的學術研討會的場合。一位來賓問推動復育的相關單位,有沒有借重原住民的智慧?回答問題的相關單位都稱,國寶魚復育工作政府與原住民合作得很好,伙伴關係很不錯,包括請原住民巡邏國寶魚棲息河川,也背負國寶魚幼魚長途跋涉到原生溪流放流,有很好的合作關係。

相關單位一輪回答後,我多事地舉手發言,指原先發問的來賓要問的是國寶魚復育借重原住民智慧的部份,例如原住民耆老看到溪邊植物、水生生物,大致就能判斷會不會有先前放流的國寶魚棲息,這是學術界缺乏的生活經驗。我還舉例,就像漢人背了加裝瞄準器的高檔獵槍上山獵山豬,一天下來什麼都沒看到;原住民帶把獵刀上山,看看風向、植物遭啃食狀況,就獵到山豬回來。「各位的回答僅提及借重原住民勞務,卻未請益原民生活智慧。」我的話說得不輕。

之後一位學界朋友發言,直指問題核心。他說,很多的科學研究是自顧自的,關起門來做,只相信自己那一套,不認為別人的經驗、智慧值得參考;以自己一套的科學工具涵蓋一切,根本不曾有過念頭要去瞭解長期生活期間原住民的經驗與智慧;等到碰到困局久久不能突破,想到原民智慧可能管用時,已經時光流逝,耆老不在人世了。

現代的科學訓練講究過程、元素,要拿度量衡精確量度,不太重視經驗法則;這好比看著食譜做菜,那個先、那個後,各是多少公克,程序、份量都對,菜就是不好吃,也絕對沒有媽媽的味道。經驗是可貴的歲月累積,千萬別輕忽。

七月三日的文章如下:
蘭嶼十八槳拼板舟「拜訪號」,從太平洋跨過鵝鑾鼻海岬進入巴士海峽,順利抵達墾丁南灣。克服這三段高難度的航程,讓大家見識到蘭嶼達悟族不僅是造百年大舟的工藝了得,航海的經驗與智慧更是一絕。可惜,媒體的報導至今只有操槳勇士克服猛浪「唬!唬!…」怒吼、「蠻阿威」驅敵等的表象形容,對達悟的海洋智慧著墨有限。

第一段從蘭嶼到台東尚武漁港其實是西北航向,這麼走,應是考慮黑潮主流西南往東北的流向,要穿越寬一百公里、深約三百公尺、平均流速達每小時三浬的巨大海流,不能頂著強勁海流抄捷徑直駛西南方第二站鵝鑾鼻,那會划得太辛苦,只能先往西北划,橫切黑潮抵第一站尚武港後,再利用沿岸的反向流往南划;這充分展現達悟對洋流的理解。

穿越鵝鑾鼻海岬進入巴士海峽的航程,因為是兩洋交會、兩潮交會,加以恆春海脊橫亙,海象的詭譎、陰沈超乎想像;經常海面水向南流,幾公尺深處就是強勁的北向流。三年前七星岩海域八位潛水客失蹤,四十八小時後的獲救地點,竟是北漂一百多公里外的台東海邊,可見得海流強勁,及航行難度之高。

十年前,配備雙頻雷達、舵機、GPS、海圖等現代航海儀器的希臘籍三萬五千噸鑛砂輪阿瑪斯號,沒能跨越鵝鑾鼻海岬,觸礁沈沒造成龍坑海域嚴重污染。而拜訪號這艘很傳統、早期的船舶,當然沒有科學航海儀器,動力是人力操槳,方向就靠著尾舵人工操控,竟成功的跨過這一險惡水域,顯示達悟的航海經驗是珍貴資產。

拜訪號之後還將航經台灣海峽的澎湖水道〈黑水溝〉、雲彰隆起、觀音凹陷等複雜海域,才得以進入淡水河,上溯基隆河段的大家河濱公園終點站。這四百公里的海路,黑水溝惡名昭彰,黑潮支流經倒喇叭型海域擠進黑水溝,流速之強勁可想而知,是當年先民過台灣的天險;雲彰隆起海深驟減到三十公尺,也相當不好惹;淡水河口西北方的觀音凹陷,也增加航行挑戰;這一路,還待達悟展現海洋智慧,一一克服。

「拜訪號」的台灣之行,讓大家認識達悟文化、工藝與海洋智慧,台灣民眾該做的,除了欣賞、瞭解,更該典藏。至於那些「船主是漢人」、「拋船竟然漢人坐船上」等刻意製造原漢摩擦的報導,已不是居心叵測可言。

聯合報編輯部特派員卓亞雄
classid="clsid:38481807-CA0E-42D2-BF39-B33AF135CC4D" id=ieooui>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台灣無比精彩 - Si Mangavang拜訪號 蘭嶼大船下水 (HD精華影片)


影片出處:Daren


蘭嶼大舟再度起航,承襲傳統禮俗的「大船下水」,有著蘭嶼特有拼板舟、頭髮舞、勇士舞與飛魚季等文化傳承;在民國百年,橫渡不曾走過的航線,跨越不同族群的海域,載著祝福拜訪遠方的「台灣」。

因緣際會得知網友Daren,用蘭嶼大船下水為主題,在Discovery的影片比賽,希望大家能投他一票!!讓更多人看到蘭嶼的美~~

http://www.yourdiscovery.com/tw/nevermissdiscovery/?p=campaign/taiwan100
在 我的台灣無比精彩 請投一票給 N0.206 (第34頁)
影片比賽仍有 20% 需要大眾投票,還要加入Discovery會員及facebook才能投票,有點麻煩,但還是需要投票支持~

Daren

大船抵達墾丁南灣

0701墾丁大街很蘭嶼

7/1墾丁大街很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