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小朋友拜訪十三行博物館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新聞稿100.07.14
跟著大船到新北市,蘭嶼小朋友在十三行博物館通玩
【新北市訊】從蘭嶼4所國小選出33位小朋友,從最小的椰油國小一年級小朋友,到蘭嶼國小五年級,東清、朗島兩所國小6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同跟著蘭嶼大船,來到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遇到小小原舞者,一同快樂的玩耍。
「哇!小朋友『玩』沒有『累』這個字!」,跟著蘭嶼大船來到行程最後一站-北臺灣兩直轄市,老師和小朋友們歷經10多天的旅程,都有一點累了。原本博物館安排小小原舞者與蘭嶼小朋友,在互訪的晚會上,有一些表演活動的交流,但是擔心小朋友的體力,事先只希望唱唱歌,聯歡一下。
晚會開始由原舞者的叔叔、阿姨帶出精采的阿美族樂舞,聽著一種新的語言,看著類似,卻又不相同的舞蹈,蘭嶼小朋友覺得很新鮮。
接著是小小原舞者的表演,經過一天的營隊訓練,來自大臺北地區40位小小原舞者(國小3-6年級學童),已經有整齊的隊呼,也排練好「巨人阿里嘎該」的故事-描述阿美族人打敗施法術騷擾族人的巨人。小朋友們陸續上場表演,引起蘭嶼的小朋友表演的興趣。
當蘭嶼的老師說:「小朋友想要表演,也準備好了。」小朋友已經男生、女生分開排好表演的隊伍了。蘭嶼婦女的頭髮舞以及男子的勇士精神舞,都是具有特色的雅美族舞蹈。除儀式類的舞蹈外,蘭嶼婦女的頭髮舞是屬於娛樂性質的一種舞蹈。結伴到海邊的婦女,雙手交叉於胸前,雙腳直立,彎腰,向前或左右拋出長髮,再挺身抬頭將頭髮往後甩,此起彼落的動作,產生一波波浪花般飛揚的意象,展現與海為伍的達悟族女性美麗的創造力。
小男生們也用力的跳著勇士精神舞。面對傳統生活逐漸的改變,原住民兒童藉由樂舞學習族群文化,是一種傳統文化保存趨勢。
在臺北花博舞蝶館駐館演出兩個月的「百合戀-魯凱巴冷公主的故事」,創造出原舞者另一個表演空間,但舞者們開闊歡愉的童心仍然不改,圍著圈圈又唱又跳。大步邁出各種傳統舞步,小朋友的小腳奮力的跟著,逗著小朋友們樂極了。
晚會結束,在博物館的演講廳看「蘭嶼大船」的記錄片,溫習一下大船的故事;把睡袋鋪在博物館大廳地板上,幾分鐘,小朋友就睡著了。
早晨,在博物館陽光廣場伸展身體,9點整和博物館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一起早會,並帶動表演原住民歌手陳建年特別為這次活動創作的「拜訪號主題曲」,這群小朋友在出發之前一次次辛勤的練習著唱歌及舞蹈,迫不及待的想要跟隨著大船的腳步,拜訪臺灣,在這段時間中,已逐一的實現夢想。一個上午,都在博物館裡,細細觀賞、學習體驗;下午轉往玩具夢工廠-米倉國小,在學校裡盡情遊戲;撘乘渡輪,渡過淡水河,看看北臺灣最早開發的淡水市街,逛逛著名的淡水老街,再轉往臺北市區。
由臺東縣永續發展學會一群長期與小朋友接觸的大哥哥、大姐姐發起「帶著雅美的孩子跟著大船去旅行」活動,帶領小朋友們來到臺灣,看到蘭嶼島以外的人及世界,讓世界不只是在書本之中,也在眼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或發表意見,不過要理性、不做人身攻擊。匿名的朋友得到回應的速度會比較慢喔~
不當留言、和本文無關的回應可能會被直接刪除或無視喔!